服务业撑起“半壁江山”
70年来,我国就业政策总体上经历了“计划化—市场化”的演变过程,劳动者的就业状态从“统包统配,城乡分割”就业走向了“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”。
我国的历史长河中,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永远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,其实地方尾大不掉的时候,在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比较严重的时候(老冯觉得两晋时期还不算太严重),一次就是周武王推行的分封制,另一次就是唐朝的节度使。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叛乱,一个是贵族的地方叛乱,一个是武将的地方叛乱。老冯觉得武将叛乱危害最大。
唐朝藩镇割据图(唐德宗时期)
其实节度使之制设置于唐睿宗,最早的节度使叫做薛讷,节度使得全称“节制地方总理度支兵马指挥使”,他掌握着地方的行政、财政、军事权力,所以长此以往肯定会出事的。而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造成了节度使得做大,特别是安禄山,他身兼范阳(现在北京)、青州(山东潍坊)、河东(山西西南部)三镇节度使,名义上掌握着三十万兵马,实际上安禄山通过多年的经营,他所掌握的兵马要比表现出来的多。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叛,唐玄宗逃亡四川,史称“安史之乱”。历史课本上说,从此唐朝中央政府名存实亡,可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?
唐玄宗问安禄山:你肚子那么大装的什么?安禄山:对皇上的赤胆忠心而已,
其实老冯觉得,没有节度使的存在会让唐朝灭亡的更快。老冯有以下几个观点。
首先呢,节度使虽然是武将,从阶级属性来看,他和唐朝皇帝同样属于地主阶级,唐朝的国家机器需要地主阶级共同维护,两个势力可以在平时水火不容,但是遇到大事,绝对可以同仇敌忾。例如唐朝中期的西原人民起义,和唐末农民起义,都是在中央政府和节度使得共同镇压之下才得以失败的。特别是唐末农民起义,唐朝中央政府为了拉拢人心,大肆封赏节度使,为后来灭亡埋下了伏笔(朱温就是起义军将领,投降唐朝后,被封为节度使,后来灭了唐朝)。
后梁太祖朱温,就是节度使
第二个原因,唐朝的中央政府特别注意调整和节度使得关系,所以节度使无论怎么样在名义上是顺从唐朝的。老冯在此要和大家讲一个非常著名的东西,就是著名的两税法。780年,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,在全国推行两税法,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,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。而且两税法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有了“预算”的影子,因为他的税收,有一部分是给节度使上供的,打破了安史之乱后的租庸调制度(那时候租庸调制度已经没法征税了),让节度使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。
颁布两税法的唐德宗,性格软弱
综上所述,节度使在唐朝后期要依赖唐朝的中央政府维持自己的荣华富贵。可是节度使位高权重,人嘛,有了很大的权力就想着更进一步,所以就有了节度使得几次叛乱。
老冯找了几次节度使叛乱,唐朝著名的节度使叛乱一共以下几次:
安史之乱,这个就是比较著名的了,安禄山是胡人,他映衬了我国古语: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。荣华富贵对他来说远没有皇位来得实在。所以他打下长安和洛阳后,马上自称大燕皇帝。
李怀光救驾有功,但皇帝猜忌让他最终叛乱
李怀光叛乱,李怀光是朔方节度使(大约在临戎县),李怀光在安史之乱中立有战功,郭子仪很欣赏他,后来随郭子仪平定吐蕃,战功卓著。唐德宗即位后本来把他当做柱国武将使用,但是他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,著名的奸臣、权臣卢杞,被卢杞构陷,慢慢地被唐德宗猜忌,所以他联合了陇右节度使
朱泚反叛朝廷。后来在郭子仪的指挥下两人兵败自杀。
反复无常的李希烈
李希烈叛乱,这是唐朝危害最大的藩镇叛乱之一。李希烈是藩镇李忠臣的侄子,李忠臣死后,唐代宗封他为淮宁军节度使,他奉诏讨伐山南节度使梁崇义,平定后兼任淄青节度使。地位的提高令李希烈野心增大。建中三年(782年),李希烈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、成德军节度使王五俊等五方藩镇反叛。此次叛乱又称泾源兵变,五镇节度使攻克长安,唐德宗仓皇出逃,僭越称帝,
国号为楚,年号武成,后兵败被杀。
自此事件后朝廷更加威严扫地,唐朝皇帝又开始重用宦官。
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就是被李希烈杀得
相爱相杀的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节度使,虽然这样让国家陷入了战乱当中,但是两方势力的相爱相杀,让唐朝又延续了百余年的时间杠杆炒股开户,虽然唐朝国势日衰,依然保持着东方强国的影子,所以唐朝真的是个牛掰的朝代。
安禄山老冯节度李希烈唐德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